在環境監測、食品安全、臨床檢驗與科研分析中,比色法檢測試劑盒憑借其操作簡便、成本低廉、無需大型儀器的優勢,成為快速定量或半定量檢測物質的產品。它通過化學反應將待測物濃度轉化為可觀察的顏色深淺,再通過目視比色卡或分光光度計讀取結果。掌握
比色法檢測試劑盒科學、規范的使用方法,是確保其精準、可靠的關鍵。

一、使用前準備
試劑檢查與復溫:
檢查試劑盒是否在有效期內,包裝是否完好;
若試劑需冷藏保存(2-8℃),使用前室溫(15-30℃)平衡30分鐘,避免冷凝水影響反應。
樣本處理:
根據檢測項目對樣本(水樣、血液、食品提取液等)進行必要前處理:
過濾去除懸浮物;
稀釋至檢測范圍內;
調節pH值至反應所需范圍。
儀器與耗材準備:
準備潔凈比色管、移液器、計時器;
若使用分光光度計,預熱并校準波長。
二、加樣與反應
精確加樣:
使用校準的移液器,按說明書順序加入樣本與試劑;
先加樣本,后加試劑,避免交叉污染;
嚴格控制加樣量(如1.0mL樣本+0.5mL試劑)。
混合均勻:
加樣后立即蓋緊管蓋,充分搖勻或渦旋,確保反應全;
避免劇烈震蕩導致泡沫,影響比色。
控時控溫反應:
將反應管置于恒溫水浴或室溫避光處,嚴格按說明書控制反應時間(如10分鐘)與溫度(如25℃);
使用計時器,避免時間偏差。
三、比色讀數
目視比色法:
將反應液倒入比色皿或直接觀察比色管;
在自然光或標準光源下,與比色卡平行對比,選擇接近的顏色等級;
讀數時視線與液面持平,避免折射誤差。
儀器比色法:
將反應液轉移至石英或玻璃比色皿;
用空白試劑調零,選擇指定波長(如520nm)測定吸光度(OD值);
根據標準曲線或公式計算濃度。
四、標準曲線繪制(定量檢測)
配制標準系列:
使用標準品配制不同濃度梯度(如0、0.1、0.5、1.0、2.0mg/L);
同步反應:
標準品與樣本在相同條件下進行顯色反應;
繪制曲線:
以濃度為橫坐標,OD值為縱坐標,繪制標準曲線,確保R?≥0.99。
五、結果計算與報告
半定量:直接讀取比色卡對應濃度范圍;
定量:根據樣本OD值在標準曲線上查找對應濃度,乘以稀釋倍數;
記錄:詳細記錄樣本編號、檢測時間、操作人員、環境溫濕度及結果。